看了很多回答,對黑色素形成和代謝的路徑已經了解很全面了。下面就放一個視頻,做個濃縮版總結,介紹紫外線誘導黑素形成與轉運動畫。但我還想補充一點大家沒提及的:如何使皮膚變得“白”?也就是說,如何讓皮膚變得光滑,從而顯得更白一點?“白”是一種主觀感受。例如,同樣是水晶,沒打磨時看起來就是這個樣子:
打磨之后,就變得通透了:
這就是打磨過的水晶/玻璃原理。大家都理解,就是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區別。因此,如果皮膚表面更為光滑,更多光線趨向于鏡面反射,人的膚色就會看起來更白更亮。至于保濕相關的成分,不展開說,概括為三部分:
1. 生理脂質:包括神經酰胺、膽固醇、游離脂肪酸,參與皮膚屏障的修復。 2. 吸濕劑:常見的如甘油、丙二醇、透明質酸、尿素等,主要吸水并保持。 3. 封閉劑:常見的如礦油、凡士林、羊毛脂、硬脂酸等,主要起到封閉角質層表面,減少皮膚水分丟失。
因此,很多產品涂完之后臉上“顯得”更白。但在大部分情況下,是因為保濕做好了以后的視覺效果。當然,皮膚血液循環更好,沒有紅色或黃色透出,也會讓人覺得膚色更白。因此,美白是一個綜合的過程,不要指望一款產品上臉就白成一道光,這些都是營銷手段。